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社工研究 > 经典案例 > 新闻内容

创伤性事件后家庭成员司法社会工作个案服务

来源:东莞市同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020/6/4 9:56:42  浏览次数:2525

文/市直中院社工 邓雪姗


一、服务背景

服务对象小琴(化名),女,未婚,户籍所在地贵州省,现外出务工。2018年4月,服务对象在二审法院立案大厅各个立案大厅窗口徘徊和询问,司法社会工作者经过与小琴的初次接触和沟通,得知服务对象是为被杀害的二弟申请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强制执行而来,但因服务对象一方面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聘请律师,另一方面她也不懂如何申请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强制执行,所以服务对象一直在二审法院立案大厅徘徊、询问和寻求帮助。

服务对象家庭状况:服务对象家庭成员有父母两人,兄弟姐妹四人。案件发生前,智力存在缺陷的四弟与年迈父母一起居住在贵州省老家,其他三兄弟姐妹外出务工挣钱养家。2015年服务对象二弟在东莞务工期间被他人杀害了,案件发生后,服务对象家庭发生巨大变化,服务对象母亲患上重度抑郁症、父亲因照顾重度抑郁的妻子和智力存在缺陷的小儿子,随之也患上了轻度抑郁症,服务对象家庭急需金钱购买抑郁症治疗药物,身为家中长女的服务对象和妹妹只能更加努力地外出务工挣钱养家。

服务对象情绪状况,根据服务对象所述,其一,服务对象认为杀害自己二弟的人(以下简称“被执行人”)必须接受法律制裁同时要在经济上赔偿他们家庭的精神伤害,现因被执行人一直在狱中,没有个人财产,被执行人家属也不出面沟通赔偿事宜,服务对象对此表示非常的愤怒。其二,服务对象坚持认为只要到二审法院申请了刑事附带民事强制执行,他们家就能很快地拿到赔偿款,服务对象将解决经济困难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强制执行上。其三,服务对象对自己的婚姻未来产生迷惘感受,她不敢找婚姻对象,怕耽误了别人,也怕别人嫌弃她们家庭负担重,她非常焦虑和无助。

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服务对象父母均患有抑郁症,四弟智力存在缺陷,服务对象和妹妹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工作,日常通过有限的微信和电话进行沟通交流。服务对象没有法律援助律师,自身也不知道多少法律知识,身边也没有懂得法律的朋友,服务对象缺乏社会网络支持。

二、预估分析

服务对象经济困难方面:服务对象经济困难的来源于患有抑郁症的年迈父母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四弟无生活能力需要生活费用,服务对象外出务工的日常生活费用,以及诉讼过程产生的诉讼成本。

服务对象婚姻方面:服务对象对自己的婚姻未来很迷惘,她不敢找婚姻对象,怕耽误了别人,也怕别人嫌弃她们家家庭负担重,服务对象感觉生活压力非常大。

服务对象个人方面:服务对象并不缺乏劳动能力和沟通技能,她只是因缺乏申请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强制执行相关关法律知识,导致自身觉得申请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强制执行困难重重。

三、理论应用

增能是个人在他人用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对生活空间的掌控能力和自信心,以及促进环境资源和机会的运用,以进一步帮助个人获得更多能力的过程。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发挥自身的能力,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每个人都不缺少能力,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司法社会工作者提升服务对象的自尊心和环境掌控感,关注服务对象的心理健康,让服务对象看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缓解服务对象不良情绪,使服务对象能独立处理面临的问题。

四、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司法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强制执行;

2、司法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链接社会救助资源;

3、司法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在婚姻方面建立自信心。

(二)服务策略

1、司法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查询其二弟案件的案号、书记员和书记员联系电话,协助服务对象确定申请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强制执行的文件资料和提交注意事项,同时与服务对象建立初步社会工作关系,收集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家庭背景、案件发生后其家庭的变化等等情况,既有助于日后确定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也有助于制定后续司法社会工作服务计划。

2、司法社会工作者鼓励服务情绪表达,特别是愤怒和自责等负面情绪。

3、司法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申请户籍所在地的社会救助,缓解服务对象家庭的经济困难状况。

4、司法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肯定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从而使服务对象愿意尝试寻找或者接纳婚姻对象。

五、服务实施过程

(一)协助服务对象链接社会资源,申请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强制执行

司法社会工作者耐心与服务对象建立初步的专业关系,收集和记录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家庭背景、案件发生后服务对象的家庭变化等情况。司法社会工作者了解服务对象面临的各种问题和需求并对这些问题和需求进行澄清和筛选,从服务对象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入手。

经过沟通,司法社会工作者了解到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服务对象表示她二弟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已经结束,服务对象要求被执行人支付赔偿款,但被执行人没有个人财产,被执行人家属也不愿意支付赔偿款,服务对象只能到二审法院申请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强制执行,但因服务对象自身缺乏相关法律知识,不知该如何处理。司法社会工作者倾听服务对象的需求,协助服务对象通过二审法院的咨询平台查询服务对象二弟案件的案号、跟案书记员和跟案书记员联系电话,鼓励服务对象联系其二弟案件的跟案书记员,服务对象通过电话现场就联系上跟案书记员,跟案书记员即刻赶到二审法院立案大厅跟服务对象解说申请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强制执行的文书资料和注意事项,司法社会工作者也记录了一份申请申请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强制执行的文书资料清单和注意事项,作为服务对象记漏或者询问之用。由于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均未解决,司法社会工作者一直通过电话与服务对象保持联系,跟进服务对象后续《申请表》填写、授权文书的准备、身份资料收集、《地址确认书》地址确认和将申请文件资料转交立案书记员等事宜,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专业关系。司法社会工作者以辅助的形式为服务对象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引导服务对象链接法律资源,协助服务对象了解申请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强制执行的法律流程,学会在申请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强制执行过程中准备相关文书资料,服务对象成功的向二审法院提交了申请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强制执行文件资料。二审法院立案庭立案书记员收到服务对象申请后即可为服务对象二弟案件立案,并迅速将其案件移送至二审法院执行局。

(二)允许和鼓励服务对象进行情绪表达,引导服务对象链接社会救助资源。

服务对象成功申请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强制执行后,案件从二审法院立案庭移送至二审法院执行局,但由于被强制执行人一直在狱中,个人没有财产,被执行人家属也不愿意支付赔偿款,导致案件进入执行困难阶段,服务对象非常愤怒,表示“杀人了,就还钱,我妈妈停药了的话,我只好带着我妈妈一起过去法院了......”。首先,司法社会工作者耐心倾听服务对象的愤怒和无助,并记录下服务对象的话语,让服务对象感觉到她不是孤独的,是有人陪伴着她,有人能理解她低落的心境的。服务对象情绪宣泄后,情绪冷静下来,司法社会工作者详细告知服务对象执行的流程和可能遇到的执行困难,例如被执行人没有任何可执行的财产等情况,法院的执行法官和书记员都会认真对待每一起执行案件,希望服务对象能理性对待,给予多一分支持和理解。其次,司法社会工作者进一步与服务对象沟通,如果服务对象对执行有疑问可以电话询问执行法官或者书记员,若服务对象觉得电话询问依然无法了解清楚执行案件情况,服务对象带上妹妹与执行法官或者书记员约时间现场询问。经过沟通交流服务对象情绪虽然依旧低落但相较之前的情绪激动有了明显的好转。再次,司法社会工作者鼓励服务对象申请户籍所在地的社会救助,告知服务对象社会救助的类别、作用和申请流程,服务对象一方面可以为年迈父母安排精神鉴定,另一方面可以为智力存在缺陷的四弟安排相关鉴定,如果两项鉴定均符合相关救助规定,服务对象既可向户籍所在地有关部门申请社会救助,缓解家中的经济困难,也可以更加了解父母的病情和四弟智力准确情况,服务对象表示尽快安排和处理。

(三)引导服务对象在婚姻方面建立自信心。

司法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服务对象表示是因为家庭因素导致的其无法寻找自己婚姻伴侣,司法社会工作者鼓励和引导服务对象感受自身婚姻需求是什么,经过澄清需求,服务对象表示她有成家的愿望,司法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肯定自身的能力和价值,鼓励服务对象尝试着寻找婚姻伴侣,说不定寻找到婚姻伴侣既愿意接受她,也愿意一起奉养老人和照顾她弟弟,服务对象表示心情好了许多,也愿意去尝试,但是服务对象将大部分的注意力投注入到案件执行问题上,司法社会工作者必须遵守服务对象自决原则,在后续司法社会工作服务中继续跟进服务对象该项需求。

六、成效评估

1、服务对象从对申请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强制执行手足无措,到学会申请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强制执行,再到成功申请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强制执行。

2、服务对象过去陷入父母巨额医药费和照顾父母弟弟的生活费用的经济压力中,经过司法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链接社会救助资源,如今服务对象一方面为父母安排抑郁症精神类鉴定;另一方面,服务对象为智力存在缺陷的四弟,申请户籍所在地申请社会救助。

3、服务对象从不敢向自己的婚姻迈出一步,到愿意尝试寻找自己的婚姻伴侣。

七、专业反思

经历过创伤性案件后的家庭会陷入巨大的创伤中,这类家庭部分家庭成员创伤后无法接受亲人会因一些意外或者以凄惨的形式永远地离开他们,巨大的哀伤打破了他们原有的日常生活规律,但这类家庭大多数家庭成员没有经过完整的哀伤过程,他们有的一直否认亲人的离开,有的产生不正当的报复想法,有的甚至产生创伤后防御心理,他们精神层面的无形负荷,促使创伤后的家庭陷入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问题中。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类因案件产生创伤的家庭往往缺乏在案件发生后及时的哀伤辅导,例如预防心理疾病指导、心理宣泄以及其他综合心理治疗服务等等,这类家庭成员的哀伤过程多为非完整性的,他们往往是通过时间的推移来淡化或者暂时性的掩盖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应多关注关爱创伤性事件后家庭成员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