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社工研究 > 经典案例 > 新闻内容

居家养老领域关于“五保”申请的案例

来源:东莞市同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020-6-4 10:00:29  浏览次数:2430

文/南城水濂社区综合服务站 李燕婷


一、服务背景

社会工作者负责运营H镇居家养老服务项目,2016年初,服务对象向社会工作者求助,在面谈过程中,服务对象陈述的主要问题是:1、无人照顾的问题:服务对象是“三无”老人,有一名女儿(收养),外嫁广州,经济困难,无能力尽赡养义务,目前服务对象借住在亲戚家,近几个月来,服务对象的身体情况转差,日常生活需要他人的照顾,但服务对象没有能够照顾其的家属2、政策申请的问题:服务对象想申请入住敬老中心,但家庭经济能力支付不起入住敬老中心的费用,希望能够申请成为五保户,受集体供养入住敬老中心。在服务对象申请成为五保的过程中,遇到以下困难:服务对象名下曾有物业(房屋一间),但1996年时因丈夫死于非命,服务对象为处理丈夫身后事和丈夫生前的债务把房子以14.5万元的价格转售给了侄子,在处理丈夫身后事和债务后,该笔款项所剩不多,而服务对象年老体弱,曾多次住院治疗,该笔款项早已用完,目前服务对象主要依靠政策补助(老人金、社区分红、低保金等)生活。服务对象曾多次向社区提出申请成为五保入住敬老中心,但社区和小组方面都以服务对象曾卖房,可能存在资产转移的风险,小组方面认为承担五保对象医疗方面的费用较高,对于小组而言负担较大,且服务对象曾卖房,怕其他村民争相效仿,因此一直拒绝服务对象的申请。目前,服务对象的身体情况转差,手脚无力,穿衣脱衣均需要别人的协助,曾在家中浴室跌倒无人知道,只能靠自己2小时后缓过来后慢慢爬起来,而居家养老服务一个星期上门服务2-3次,每月服务时数30小时,提供的不是贴身的服务,已不能满足服务对象对于服务的需求,因此服务对象希望能够申请成为五保入住敬老中心。

二、预估分析

(一)需求分析

服务对象的需求:希望社会工作者协助其申请低保政策并入住敬老中心。

(二)服务对象的支持系统分析

1、微观系统:(1)强项:服务对象性格比较独立,丧夫后能够独立的生活处理丈夫的身后事服务,对象自身懂得向社会工作者求助,为人性格开朗,敢于直面生活困难,并懂得求助他人(2)弱项:服务对象家庭经济困难,除了老人金、低保金和小组分红外无其他经济来源,难以支付入住敬老中心的费用,同时因为年纪老迈,身体不便,自理能力逐渐降低,不能照顾自己;

2、中观系统:(1)强项:服务对象每月老人金、低保金和小组分红加起来600多元的固定收入;其弟弟和外甥对于其家庭经济上有提供一定的帮助;服务对象有1名养女;(2)弱项:服务对象寡居多年,虽然收养了一个女儿,但远嫁广州,女儿本身因为丈夫重疾在广州申请了低保政策,不能帮助服务对象。服务较少获得亲戚的帮助,在服务对象丈夫去世那年,由于需要支付丈夫住院时的费用和身后事的费用,服务对象把自己的房子转售给了侄子,目前住的房子是属于侄子,不属于服务对象,且因为当年房子转售价格的问题与侄子关系僵硬。

3、宏观系统:(1)强项:政府及社区有关于五保政策可供服务对象申请;(2)弱项:但五保政策的申请需要得到社区居委会的同意,目前居委会对于服务对象申请五保政策持拒绝态度。

(三)服务对象对于此问题的解决目前所做出的努力是:

 服务对象曾多次前往社区申请五保政策,并多次需要社区小组长的帮助,但未能成功。

三、理论应用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人,无法自绝于社会而存在!人类生存需要与他人共同合作,以及仰赖他人协助。遭遇生活事件时,需要资源以因应问题。社会支持网络为外在资源之一种,人们需评估自我的社会支持网络中的链接资源,是否有资源能对其问题的解决起到帮助的作用,在其社会支持网络方面进行尝试寻找资源,努力解决问题,而社会支持的增加会使人们的心理及心理健康显著提高,适当的支持可以介入压力的处理,解决问题,减少压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根据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服务对象需在微观层面上做到纾解生活压力和寻求政策帮助,同时在宏观层面上寻求解决无人照顾的方法,如向政府或社区咨询和申请五保政策,入住敬老中心,解决经济困难和无人照顾的问题。

四、服务计划

(一)协定服务目标

1、协助服务对象申请五保政策和入住敬老中心;

2、安抚服务对象的情绪,支持、陪伴服务对象积极面对如今的困境,给予服务对象心理上的支持。

(二)具体服务计划:

1、通过面谈,与服务对象共同商讨解决无人照顾问题的可用方法有:直接到社区协助服务对象申请五保政策将服务对象的情况反馈到镇社会事务局,共同协商协助服务对象申请五保政策

2、社会工作者向市镇相关民政部门咨询有关五保政策的申请条件,反馈给服务对象相关政策信息,让服务对象准备好申请材料。

3、社会工作者陪伴服务对象到镇政府或社区办理关于五保政策的申请。

4、社会工作者联系H镇法援律师,咨询社区拒绝服务对象五保申请的合法性。

五、服务实施过程(重点描述服务的开展情况)

在接案一周内,社会工作者相继落实服务计划,具体的服务过程及相关结果如下:

(一)社会工作者联系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向其陈述服务对象的情况,了解服务对象申请被拒的详细缘由。

(二)社会工作者咨询了市、镇民政及社区的社会工作者了解了关于五保政策的申请流程,让服务对象准备了相关资料。同时,社会工作者通过社区民政专员向民政干部反映了该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希望社区能够同意服务对象申请五保政策。

(三)对服务服务对象的养女进行背景调查,联系广州市相关街道民政专员了解服务对象养女是否真的是低保户,没有赡养服务对象的能力。

(四)社会工作者联系了H镇法律律师,咨询社区居委会拒绝服务对象的五保申请是否合法。

(五)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多次面谈,劝导服务对象从家庭系统中继续寻找帮助。

(六)了解该社区的其他五保户的情况和五保户每年需要的平均医疗费用情况。

(七)向镇社会事务局相关领导反馈服务对象的情况和需求,与镇社会事务局的同事一起落户了解核实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为服务对象申请政策提供相关协助。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获得镇社会事务局的大力支持,由事务局牵头让社会工作者和社区方面进行交涉,通过多次协商,最终社会工作者成功为服务对象申请五保政策并入住敬老中心。

六、成效评估

此个案,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成功为服务对象申请到五保政策和让其入住敬老中心,获得适当的照顾。服务对象在此过程中,获得了镇社会事务局的帮助,解决了政策申请的问题,服务对象也在亲属的帮助下,召开了家庭会议,商量服务对象申请五保和入住敬老中心的相关情况,相关亲属也签订了放弃继承服务对象名下遗产的协议,让服务对象顺利申请五保政策服务对象在成功申请五保后,表现得很开心和放松,表示自己终于不用害怕在家中摔倒了没人知道,同时,对入住敬老中心充满了期待。社会工作者在最后通过到敬老中心探访和电话联系敬老中心社会工作者的的形式,开展几个月的跟踪服务,了解服务对象在敬老中心生活的情况

七、专业反思

在此个案的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对象的同意下,通过多种渠道为其申请政策支持,同时通过陪伴给予服务对象鼓励和正能量。特别是在和社区居委会沟通没效果的情况下,向镇社会事务局反映服务对象的情况,获得了镇社会事务局的大力支持,由镇社会事务局牵头,与社区居委会进行多次协商,最终为服务对象成功申请五保。

社会工作者在面对类似个案时,需要评估自身能力是否能够应对和协助解决,评估身边是否有可用的资源,同时,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注意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及时向用人单位反馈服务对象的一些情况,一起商讨帮助服务对象的方案,并通过多种途径整合社会资源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注意给予服务对象心理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