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大手拉小手 消防安全齐步走”项目案例
来源:东莞市同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020-6-4 10:17:34 浏览次数:2110
文/厚街社工小组 尹剑秋
一、项目背景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调查中发现存在部分困境儿童家庭消防环境落后,如线路老化没有及时识别及更换、燃气设备摆放位置不当等问题,根据增权理论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困境家庭对此而产生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问题引起的。对此,社会工作者整合镇妇联、消防大队、供电公司的资源,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走访,对消防安全进行排查,并更换相关设备,传播消防安全知识,提供消防安全服务,通过改善困境家庭儿童的消防安全居家环境;同时,组织困境儿童家庭到厚街消防教育培训基地参观体验,进一步提升个人及家庭的消防能力,有助于家庭正向功能的有效发挥。
二、预估分析
(一)服务人群的基本特征及数量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中,少年儿童(6-12岁)是培养能力品质的重要阶段,他们处在知识及记忆储备的快速成长期,接受能力、学习消防安全的能力较强;
困境家庭往往因经济条件和生存压力等环境因素,导致缺乏消防安全防范的主动性和认知度。
(二)服务人群的问题状况及具体需求
困境儿童自身参与关于消防的实践活动较少,易造成消防安全意识的相对不足,因而需从小种下“居安思危”的消防种子;
困境家庭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消防意识不足,即使意识到有消防安全隐患,但往往基于经济压力,普遍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侥幸心理,一旦发生消防意外,不仅房子没了,而且还要花钱去修,可谓雪上加霜。
因而,针对困境家庭开展的精准帮扶很有必要。
三、理论应用
消防社会福利服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消防安全问题已经收到社会很大的重视。特别是我们现代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消防社会福利服务也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运用科学的管理服务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变“时候处理”化为“事前控制”,掌握主动权。
四、服务计划
(一)3月1日-3月31日。前期走访,了解需求,制定方案;
(二)5月1日-6月30日。确定执行方案,整合资源,准备活动物资;
(三)7月1日-7月31日。联合社区广泛宣传,开展消防宣传服务,招募项目巾帼志愿者,同时现场接受申请;
(四)8月1日-8月31日。走访确认是否符合申报条件,针对对儿童及家庭消防安全进行个案跟进;
(五)9月1日-10月31日。通过多维度研究分析,制定居家消防整改方案,为镇内有需要的困境儿童家庭提供相关设备的换置;
(六)11月1日-11月31日。邀请成功申请的困境儿童家庭到消防教育培训基地参观体验,参与安全闯关活动,提升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逃生能力;
(七)12月1日-12月31日。项目实施后,通过回访了解困境儿童家庭的居家消防安全能力的提升情况、感受和建议,这些资料将对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服务实施过程
项目在开展的前期,主要针对服务对象的需求为服务对象链接社会资源,该项目不仅得到了镇妇联、消防大队和供电公司的支持,更获得了市妇联“金点子”项目的资金支持,在此阶段,社会工作者主要承担了统筹者的角色。在项目开展时,社会工作者积极使资源相关人员通过走访的方式,现场了解服务对象的现状,与服务对象交谈,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并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制定执行方案。
六、成效评估
(一) 服务对象个人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相关能力得到提升;
(二) 服务对象家庭的居家消防环境得到改善,并符合相关安全要求;
(三) 服务对象所在社区的消防环境得到改善;
七、专业反思
该项目运用了“以资产为本”的地区发展模式,运用社区对服务对象具有优势的资源,为困境儿童家庭提供服务,以此推动社区的发展。
(一)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该项目依托了良好的居家消防安全资源,由妇联、消防、供电公司等较为稳定、专业的人员参与执行,将阵地引导和特色活动有机结合,可操作性较强;
(二)具有较强的推广性
项目贴近服务对象的实质性需求,在执行成本不高的前提下所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具可推广性;
(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项目活动的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受益人群以消防安全事故下自防自救能力相对较弱的儿童为主,定位精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